(怒放的黄金珊瑚和糯米饭团)
(Sisavangvong大街上的橙衣列阵)
老挝的清晨,是从阵阵糯米饭香中开始的。一早大家就起来准备布施用的糯米饭,然后在门前的夜色里,或坐或跪,静静等待身穿橙色袈裟的僧人们的到来。六点左右,寺庙里修行的僧侣会整齐列队,
在这个以小乘佛教为主的国家,人们的宗教生活和日常生活早就合二为一。在老挝,男人一生中必须剃度出家一段时间以接受佛教的训练,少则几天,多则数年。而老挝寺庙是不生火的,所有食品来源于信徒们的布施供给。当地人称为“巴塔”的晨间布施,持续了近千年,成为老挝人一天中最美好的开始,即便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也不曾停止过。
来到琅勃拉邦,重头戏之一自然是参加晨间布施了。琅勃拉邦的清晨,5点钟,游客们总会迫不及待得起床准备了。夜色还很浓赤足的僧人们静静得穿过居民区,从路旁跪坐的信男善女们手中接过糯米饭团或者水果。布与施,没有卑微也没有乞讨。一切都那么平和,都在悄无声息中进行着。
(屋檐下的星星灯)
来到Sisavangvong大街上等待传说中规模超级庞大的橙衣列阵。每天,这条街上都会经过数百名僧人,从当地居民及游客手中接受布施。地上铺着长长的摊子,很多当地人围着游客,试图说服购买布施用的水果、糯米饭还有莲花。
很快,一片橙色染亮了昏暗的清晨。的确规模庞大。走在前面的都是年纪较长的僧人,而最小的僧人可能10岁都不到。一队队人走过,中间有间隔空隙,应该是不同寺庙的分队吧。虽然有游客们围观和拍照,僧人们依然步履如旧,心无旁骛。游客们打开竹笼,用手捏起糯米饭团,每一个钵送上一小球,体会着施与行善的慈悲心。
在寺庙里和沙弥们聊天时,好奇的询问了关于布施食物的问题。一般而言,他们是食物来源是信徒们的布施,所以并无荤素禁忌。有饭吃饭,有肉吃肉。但蛇肉和老虎肉不得布施给僧人,那是冒犯。
除了游客,旁边还站了许多小孩,拿到塑料袋,等待和尚们把刚得到的食物再分一部分给他们。这也是很多老挝贫困家庭每天的食物来源。施与受的角色,就这样,很容易就互换了。
在这里看布施,最好的一点是当你掏出相机拍照的时候,不会太觉得不好意思。因为周围聚集了一大堆举着相机的游客。不过无论是你参与布施或者只做看客,希望大家都尊重这一活动,对他们来说,这是虔诚的宗教活动,虽然游客做不到不打扰,但尽量减少骚扰吧。比如闪光灯尽量关闭,还有就是弯下你的腰或者坐下,以低于僧人的高度表示敬意。
Sisavangvong的布施场景,规模是很大,但有着浓重的旅游化和商业化的色彩。那些居民区的布施。虽然规模没这里庞大,但那种专一和虔诚,是Sisavangvong大街上所无法体会的。